被动语态的使用和应用
什么是被动语态:
被动语态是指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而非执行者的句子结构。被动语态由“be+过去分词”构成。
被动语态的使用:
被动语态的使用在英语中非常广泛。在写作和口语中,为了表达清晰和更生动的语言,我们经常使用被动语态。一些常见的用途包括:
- 它可以强调动作的承受者,而非执行者。
- 它可以使句子更加客观和正式,特别是在科学或技术文本中。
- 它可以使句子更具变化和多样性,从而增加读者的兴趣。
- 当我们不知道或不想指出动作的执行者时,可以使用被动语态。
被动语态的应用:
在写作中使用被动语态需要我们使用得当。这里提供几个提示来帮助你使用好被动语态:
1. 不要过度使用被动语态
被动语态可以在适当的场合下提供帮助,但如果使用过度,文章将会变得枯燥乏味。一般来说,我们应该尽量使用主动语态,除非特定情况下需要使用被动语态。
2. 在使用被动语态时要关注主语
在使用被动语态时,我们需要注意主语是否已经出现在前面。如果主语已经出现在前面,我们可以使用更简单的被动结构:“is done”等。如果我们使用一个新的名词短语作为主语,我们可以使用一个更完整的结构,例如:“is being done”等。
3. 考虑使用被动语态来减少重复
特别是在科技和科学写作中,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可能会导致读者认为文章缺乏创造性。我们可以使用被动语态来改变词语的顺序,避免过度重复。
4. 在使用被动语态时要考虑语态的意义
如果我们使用被动语态,我们应该明确主语和动作。如果我们使用被动语态,读者就可能更加关注动作的执行者。如果读者更关注执行者,那么我们可能需要明确表达动作执行者的作用和意义。
被动语态可以让文章更加多样化和有效。但如果我们无法处理好它,文章也可能会变得不堪重负。借助这些提示和更多的练习,您可以更好地应用被动语态来提高您的写作效果。